车企纷纷布局智驾领域 有了新玩法?
2024-07-02 21:18:45 沫小朵

  原标题:车企纷纷布局智驾领域 有了新玩法?

  “内卷”已经成为了当下自主新能源车企竞争的标签之一。

  从“价格内卷”到“性能内卷”,现如今,随着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车企的“内卷”路径,也向智驾逐渐靠拢。

  从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到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每一次技术的迭代和升级都是车企在智能化、自动化道路上的重要步伐。

  然而,智能驾驶领域的“内卷”并非单纯的技术竞赛,它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车企需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不断优化智能驾驶系统,以快速响应消费者的新期待和需求。其次,要求车企在技术标准化、法规遵循、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布局。

  此外,智能驾驶的“内卷”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都考验着车企的智慧和社会责任感。

  面对这一挑战,车企需要在创新中寻求平衡,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远领先。

  智驾究竟智不智能?

  “第一次体验自动泊车,感觉真不错。”6月底,因为工作需求,湘湘有机会开了一段时间国内某头部造车新势力推出的最新车型。

  湘湘之前一直开的是燃油车,偶尔对新能源汽车的接触也仅限于去门店,试驾的半个小时,完全的沉浸式体验这还是第一次。

  “尤其是对于智能驾驶的深度感受,确实厉害。”湘湘说道,此前试驾时,都是微微尝试过智能辅助驾驶,比如变道、超车等,但这次近一周的驾驶体验,让其对国内车企的智能驾驶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过与此同时,湘湘也直言,智能驾驶确实在开车的过程中体力得到了一定的休息,但精神上丝毫不敢松懈,“我记得有一次在高速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离前车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但车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颇为心惊肉跳的体验”。

  但“胆战心惊”的不只有湘湘,同样体验了国内自主车企智驾的高庆,形容此次经历为“差点把命送了”。

  高庆在朋友圈写道,所开的车,OTA已经升级到了最新版本。但在京沪高速上使用NOA时,途经施工路段时,识别到了雪糕桶但是没有避让,“眼看就要往雪糕桶上面撞了,我转动方向盘,然后NOA退出,进行人为接管。但此时,方向盘突然疯狂地左右转动,车身大幅度左右摇晃。”

  高庆表示,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三秒之后,车子终于稳定了下来了,他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事实上,在社交平台上,有着上述经历的驾驶者大有人在。

  不过,即便消费者深知接受这种新事物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但这丝毫没有阻止消费者想要感受最新技术的好奇心。

  而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技术的追求,正是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众多自主车企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纷纷将智能驾驶作为核心研发方向,努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智能驾驶成为了众多自主车企竞相角逐的另一大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2.4%,较2022年同期增长10%,预计2025年乘用车L2(组合驾驶辅助)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将会达到70%。

  具体来看,今年1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介绍与华为新合资的公司时提到,公司业务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与智能车灯等领域。比亚迪汽车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则表示:“无人驾驶为时尚早,但智能驾驶的时代已经到来。比亚迪未来将在整车智能领域投入超过1000亿元。”

  传统车企之外,造车新势力企业也马不停蹄。

  2月底,小鹏汽车宣布面向拥有智驾经验的用户推送无限XNG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同期,问界的问界M5及M7智驾版车型陆续开启OTA升级。

  蔚来在近日宣布了自研的全球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集群;理想则将于7月初举行“2024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公布理想无图NOA的新动态等。

  除了消费者的追逐,政策利好也是车企加速布局智能驾驶的主要因素。

  自202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了一系列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等。

  多项政策无一例外,均进一步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智驾时代”道阻且长

  消费者对于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驾驶体验的渴望,以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端到端大模型的兴起,重塑汽车行业未来的同时,也让车企在智驾方面的“内卷”有了新的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纷纷寻求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突破,以赢得市场先机。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车BU发布的新品牌乾崑,采用端到端技术栈,将在2025年下半年量产;小鹏汽车计划从MPV车型X9开始,将智驾方案升级为端到端大模型架构;长城计划今年在3款车型上实现端到端智驾量产;蔚来或放弃业界沿用多年的“感知-决策-规控”的技术路线,要更明确地探索用端到端大模型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理想则在去年底为端到端模型单独成立了一个团队。

  端到端大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通过AI神经网络重构传统的智驾技术模块,将感知、决策、规划等环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这种整合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还增强了智能驾驶的拟人化表现,使得驾驶风格更加贴近人类司机,从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今年以前,我觉得中国的汽车实现全无人驾驶还要好多年,因为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是当看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测试得到的数据后,我觉得在数年内也许就会看到更强力的无人驾驶甚至全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

  然而,尽管众多车企纷纷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且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技术成熟度、法规限制、道路基础设施、公众接受度等都是智能驾驶普及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特别是在复杂交通环境下,自动驾驶技术的表现仍有待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鹏汽车AI DAY上何小鹏的言论显得尤为中肯。他认为,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车企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但大家都有机会。他同时指出,完全自动驾驶的难度非常高,未来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做到最好。

  正如何小鹏所说,完全自动驾驶的难度很高,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这也是车企持续投入研发的根本原因。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及法规的完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智能驾驶也将逐步获得公众的广泛接受,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常态。

投稿:lukejiwang@163.com
点击展开全文
Copyright © 2002-2024 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