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杭州西湖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宣布自2025年12月1日起免票开放,这则消息瞬间点燃了公众热情。从此,进入这座千年古刹不再需要75元的“门票通行证”,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的佛教圣地,即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门票经济”仍被部分景区奉为圭臬的当下,杭州此举不仅是惠民福利的直观体现,更蕴含着文化共享与城市治理的深层智慧。(杭州网 11月19日)
灵隐景区的免票,绝非简单的“让利”,而是对公共资源属性的回归与坚守。作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组成,灵隐不仅有飞来峰的奇山异石、千年古刹的禅意氤氲,更承载着从东晋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从吴越王钱镠的扩建到康熙帝御赐“云林禅寺”,从历代文人的题咏到非遗技艺的传承,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活着的历史。
曾经75元的门票,虽在特定时期为文物保护、景区运营提供了支撑,却也在无形中筑起了一道“文化门槛”,让部分游客望而却步,使千年文脉与大众之间产生了“价格隔阂”。如今免票政策落地,意味着无论身份、收入,每个人都能自由走进这片灵山秀水,在香火缭绕中感受禅意,在摩崖石刻前触摸历史。这种“开门迎客”的胸怀,正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生动实践,让“文化惠民”从纸面口号变成了可感可触的温暖现实。
免票不等于“放任”,开放更需“智慧”。灵隐景区年客流量超千万,若缺乏科学管控,不仅会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更可能对珍贵文物和脆弱生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此次同步推出的线上实名预约制、分时段限额政策,恰是“放而有度、管而有方”治理智慧的具体体现。
工作日3.5万人、双休日5万人、节假日6.5万人的限额标准,既保障了游客有足够空间从容游览,避免了“人挤人”的尴尬,也为文物保护、生态维护预留了空间;提前1天预约、不支持当日预约的规则,既便于景区精准调控流量,也引导游客合理规划行程;而对公园年卡、寺院年票持有者的过渡期优待,更彰显了政策的温情与柔性。这种“免票+预约+限额”的组合拳,打破了“免票必拥堵”“开放必破坏”的刻板印象,证明了公共资源的共享与保护可以并行不悖,为国内其他知名景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灵隐免票的意义,早已超越景区本身,成为杭州文旅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一座城市的真正魅力,不仅在于湖光山色的秀丽,更在于文化气度的包容。灵隐作为杭州的“文化名片”,其免票开放本质上是一次“文化引流”——当更多人因免费走进灵隐,沉浸式感受西湖文化的深厚底蕴后,自然会延伸至杭州的其他景点、美食与民俗,从而带动全域旅游消费,形成“单点突破、全域联动”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这种开放姿态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孩子们在千年古树下聆听历史典故,当外地游客在永福寺的茶香中品味江南韵味,当年轻人用镜头记录韬光寺的晨雾与夕阳并在社交媒体分享,千年文脉便在这些日常体验中完成了代际传递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被看见、被感知、被热爱”,而免票政策正是为这种热爱搭建了无障碍通道,让传统文化在与时代的对话中焕发新生。
从“门票经济”到“文化经济”,从“封闭管理”到“开放共享”,灵隐景区的免票转型,是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见证,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未来,若能持续优化预约体验,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文化表达,让免票政策在“惠民”与“保护”的动态平衡中行稳致远,这座千年古刹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而杭州也将因这份文化包容与城市温度,吸引更多人来此探寻、停留、眷恋。(谢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