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凌晨,由武九客专湖北公司建设管理,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西十高铁湖北段接入原汉十铁路十堰东站通信信号系统改造施工正式开始,这标志着西十高铁与汉十高铁连接工程正式启动。
西十高铁与汉十高铁两条高铁线路以“十”字为轴心,在十堰实现交汇,它们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连接线,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器,正以“比翼双飞”的姿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紧密相连。
汉十高铁自武汉始,经孝感、随州、襄阳,终至十堰,全长399公里,是湖北省内客运专线的骨干线路。它将江城的开放活力一路向西输送,让鄂北重镇融入“武汉一小时经济圈”。而正在加速建设的西十高铁,则从西安东出,穿越秦岭腹地,直抵十堰,与汉十高铁无缝衔接。两条线路在十堰交汇,形成贯通华中与西北的高速铁路大通道,标志着“西部咽喉”与“中部引擎”实现高效联通。
这是一次地理空间的重塑。过去,秦巴山区曾是交通的“洼地”,山高路远制约着要素流动。如今,高铁以350公里时速穿行于群山之间,桥隧比高达90%以上,工程奇迹背后,是科技赋能下对自然屏障的突破。当列车飞驰过武当山麓,掠过汉江碧波,时空距离被极大压缩——西安至武汉有望缩短至2.5小时以内,真正实现“千里秦楚半日还”的现代演绎。
这更是一场经济动能的共振。汉十高铁沿线聚集了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产业集群,而西十高铁则打通了关中科技创新资源南下的快速通道。两条线路的交汇,不只是轨道的连接,更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十堰作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正借力“双高”交汇,从区域交通枢纽迈向综合型物流中心和产业协作高地。武汉光谷的科创成果可沿汉十高铁北上转化,西安高校的研发力量亦能通过西十高铁辐射华中市场,双向赋能格局初现。
文化层面的交融同样深远。楚文化与秦文化的碰撞,在高铁时代有了新的载体。从黄鹤楼到兵马俑,从屈原故里到华清池,历史文脉随着车轮滚滚得以串联。游客一日之内可赏荆楚风韵、品长安烟火,文化旅游从“点状分布”走向“线性联动”,催生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这种人文交流的升温,增强了区域认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沿线小镇因客流而兴,非遗技艺因传播而活。
汉十与西十高铁的“比翼双飞”,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它们如两条跃动的脉搏,串联起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当下与未来,为中部崛起与西部开发注入持久动力。(李晓花)